本书目录导读:
民国丛书第3编第47卷《中国文字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术瑰宝
民国时期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众多学者纷纷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民国丛书第3编第47卷《中国文字学》便是其中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以下是关于这本书的详细介绍。
作者:黄侃
出版社:上海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29年
《中国文字学》是黄侃先生在我国文字学领域的重要著作,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介绍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下编则重点研究了汉字的构造、用法和音韵,该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独特的见解,为我国文字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黄侃先生在书中首先对汉字的起源进行了探讨,认为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阶段,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汉字体系,他还分析了汉字发展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为读者揭示了汉字演变的历史脉络。
2、汉字的构造与用法
在汉字的构造方面,黄侃先生从形、音、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认为,汉字的构造主要遵循形声、会意、指事、转注、假借等原则,在汉字的用法上,他总结了汉字的八种基本用法,即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和助词。
3、汉字的音韵
黄侃先生在书中对汉字的音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声母、韵母、声调”三要素说,他认为,汉字的音韵与语音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研究汉字的音韵,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的语音系统。
4、汉字的整理与规范
针对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混乱现象,黄侃先生提出了汉字整理与规范的建议,他认为,应当从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对汉字进行整理,使之更加规范、统一。
《中国文字学》作为民国时期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对我国文字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侃先生的这部作品,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汉字的起源、演变、构造、用法和音韵等方面的知识,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独特的见解,对于从事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等领域的学者来说,该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