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经典心悟: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之光》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哲学经典,被誉为“万经之王”,自问世以来,其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由著名出版社中华书局于1984年首次出版,作者老子,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为1984年。
《道德经》共分为81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书中阐述了老子关于宇宙、人生、社会等方面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道、德、无为、自然等核心概念。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曾任周室图书管理员,后隐居山林,潜心研究哲学,他的思想主张以“道”为核心,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中华书局以出版学术著作、古籍整理、文学艺术作品等为主,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道德经》于1984年由中华书局首次出版,至今已有多个版本,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道德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
1、道的内涵: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法则。
2、德的修养:老子主张人们要顺应自然,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3、无为而治:老子认为,统治者应该顺应民心,减少干预,让人民自由发展,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最佳状态。
4、自然法则:老子强调,人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
《道德经》共分为81章,以下列举部分章节内容: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第四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通过阅读《道德经》,我们可以领悟到老子的哲学思想,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顺应自然、修养道德,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