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论衡》——东汉时期的一部思想巨著及其深远影响
《论衡》是东汉时期的一部哲学著作,由思想家王充所著,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约生于公元27年,卒于公元97年,这部著作由多家出版社在不同时间出版,其中较为知名的是中华书局于1959年出版的版本。
《论衡》的出版时间为东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全书共三十卷,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内篇二十卷,主要论述天文、地理、人事、伦理等哲学问题;外篇二十卷,主要论述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等社会问题;杂篇十卷,则是对前两篇的补充和发挥。
《论衡》的作者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主张“实事求是”,强调“以事实为依据,以道理为准则”,对当时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在《论衡》中,王充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衡》的大纲如下:
1、天文:论述天体运行、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
2、地理:论述地形地貌、山川河流等地理知识。
3、事理:论述人事、伦理、道德等社会现象。
4、论衡:论述王充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思想体系。
1、政治论:论述政治制度、法律、道德等政治问题。
2、经济论:论述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经济问题。
3、军事论:论述军事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
4、社会论:论述社会风气、风俗习惯等社会问题。
1、补充内篇:对内篇中未论述的问题进行补充。
2、发挥外篇:对外篇中论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3、评议: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思想进行评议。
《论衡》作为一部思想巨著,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充的“实事求是”思想,对后世科学发展的推动起到了积极作用。《论衡》中的一些观点,如“天人感应”、“五行相生相克”等,也对后世哲学、历史、地理等领域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论衡》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