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王氏六书存微》卷5丁:探寻古文字奥秘的瑰宝
《王氏六书存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古文字学著作,由清代学者王筠所著,该书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王筠自费刊印,至今已有230余年的历史,作为一部研究古文字的巨著,《王氏六书存微》在我国古文字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王筠
出版社:王筠自费刊印
出版时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王氏六书存微》共分为六卷,卷5丁为其中一卷,该书以《说文解字》为基础,对古文字进行深入研究,力求揭示古文字的起源、演变和规律,王筠在书中对《说文解字》中的字形、字义、字音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后世古文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卷5丁主要论述了以下内容:
1、对《说文解字》中部分字形的考证,如“丁”、“壬”、“癸”等。
2、对《说文解字》中部分字义的考证,如“田”、“土”、“山”等。
3、对《说文解字》中部分字音的考证,如“古”、“今”、“长”等。
4、对古文字演变规律的探讨,如甲骨文、金文、篆书等。
1、对《说文解字》中“丁”字的考证
王筠在卷5丁中,对“丁”字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他认为,“丁”字起源于甲骨文,本意是“钉”,表示一种工具,在金文中,“丁”字演变为表示“火”的意思,王筠通过对字形、字义、字音的考证,揭示了“丁”字的演变过程。
2、对《说文解字》中“壬”字的考证
王筠在卷5丁中,对“壬”字进行了考证,他认为,“壬”字起源于甲骨文,本意是“水”,表示一种流动的液体,在金文中,“壬”字演变为表示“地支”的意思,王筠通过对字形、字义、字音的考证,揭示了“壬”字的演变过程。
3、对《说文解字》中“癸”字的考证
王筠在卷5丁中,对“癸”字进行了考证,他认为,“癸”字起源于甲骨文,本意是“水”,表示一种流动的液体,在金文中,“癸”字演变为表示“地支”的意思,王筠通过对字形、字义、字音的考证,揭示了“癸”字的演变过程。
《王氏六书存微》卷5丁是一部研究古文字的瑰宝,为我们了解古文字的起源、演变和规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该书在我国古文字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