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胡塞尔《笛卡尔式的沉思》深度解读
作者:爱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
《笛卡尔式的沉思》(Cartesian Meditations)是德国哲学家爱德蒙德·胡塞尔的一部重要著作,首次出版于1931年,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创始人,其思想对20世纪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笛卡尔式的沉思》是胡塞尔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性反思,同时也是他现象学方法论的体现。
《笛卡尔式的沉思》是胡塞尔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它以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为出发点,通过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观念存在论的本质,胡塞尔在书中提出了“先验还原”的概念,旨在通过排除一切先入为主的观念,达到对纯粹意识的直接体验。
在《笛卡尔式的沉思》中,胡塞尔首先回顾了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包括怀疑论、我思故我在等观点,他认为,笛卡尔的哲学虽然具有革命性,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缺陷,胡塞尔指出,笛卡尔虽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但他并没有真正理解“我思”的含义,即意识的活动。
胡塞尔提出了“先验还原”的方法,认为只有通过排除一切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达到对纯粹意识的直接体验,他强调,现象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是事物在意识中的呈现方式,通过现象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笛卡尔式的沉思》共分为四个沉思,分别探讨了以下问题:
1、沉思一:怀疑论与先验还原
2、沉思二:我思与意识活动
3、沉思三:事物在意识中的呈现
4、沉思四:观念存在论与现象学
1、沉思一:怀疑论与先验还原
胡塞尔在第一沉思中批判了笛卡尔的怀疑论,认为笛卡尔的怀疑论并非真正的怀疑,而是基于先入为主的观念,为了达到对纯粹意识的体验,胡塞尔提出了先验还原的方法,即排除一切先入为主的观念,回到意识的原初状态。
2、沉思二:我思与意识活动
在第二沉思中,胡塞尔探讨了“我思”的含义,他认为,“我思”并非指一个具体的意识内容,而是指意识的活动本身,意识的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它构成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3、沉思三:事物在意识中的呈现
第三沉思中,胡塞尔分析了事物在意识中的呈现方式,他认为,事物在意识中的呈现并非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而是通过意识的活动而呈现出来的,现象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事物在意识中的呈现方式。
4、沉思四:观念存在论与现象学
在第四沉思中,胡塞尔总结了观念存在论与现象学的关系,他认为,观念存在论是现象学的基础,现象学则是观念存在论的实现,通过现象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笛卡尔式的沉思》是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重要著作,通过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观念存在论的本质,这部著作对于理解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论以及20世纪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