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柏杨版资治通鉴》第61册:黄巢民变的史诗重现
《柏杨版资治通鉴》第61册,是著名历史学家柏杨先生编译的《资治通鉴》系列中的分册之一,柏杨,原名郭泰,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作家,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洞察力著称,以下是关于《柏杨版资治通鉴》第61册的详细介绍。
作者:柏杨
出版社: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1997年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规模宏大的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纂,历时十九年完成,全书共294卷,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涵盖了十六个朝代,共计1362年的历史。
柏杨版《资治通鉴》第61册,专门收录了唐朝末年黄巢民变的历史篇章,黄巢民变是唐朝末年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由黄巢领导,起义军曾一度攻入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这场民变不仅改变了唐朝的命运,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杨版《资治通鉴》第61册详细记载了黄巢民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下为篇章内容摘要:
1、起因:唐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悬殊,加上连年旱灾,农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起义的火种逐渐蔓延。
2、经过:黄巢原本是唐朝的一名小官,因不满朝廷腐败,于公元874年发动起义,起义军迅速壮大,攻占了多个州县,最终攻入长安,黄巢在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自称皇帝。
3、结果:黄巢民变虽然声势浩大,但最终因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而失败,唐朝虽然得以暂时恢复,但国力大损,为后来的五代十国分裂埋下了伏笔。
柏杨版《资治通鉴》第61册通过对黄巢民变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唐朝末年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柏杨先生在编译过程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历史事件,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柏杨版资治通鉴》第61册是研究唐朝末年历史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黄巢民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重要意义,该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