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纲目》文白对照:一部史学巨著的传承与创新
《资治通鉴纲目》是一部结合了《资治通鉴》和《纲目》两种史书特点的文白对照版著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部既保留了古典史书原貌,又便于现代读者阅读的史学经典。
作者信息:
作者:张守节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2年
《资治通鉴纲目》是由明代学者张守节所著,中华书局于2012年出版,张守节,字子厚,明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他在研究《资治通鉴》和《纲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见解,创作了这部独具特色的史书。
书籍介绍:
《资治通鉴纲目》是一部综合性的史书,它以《资治通鉴》的纪事本末体为基础,结合《纲目》的年表体,将历史事件按照年代顺序进行编排,同时附有详细的纲目说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历史脉络。
《资治通鉴纲目》共分为二十四卷,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的历史,全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卷一至卷十二:周、秦、汉、三国时期的历史。
2、卷十三至卷十六: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3、卷十七至卷二十:隋、唐时期的历史。
4、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五代、宋、元、明时期的历史。
文白对照特色:
《资治通鉴纲目》采用了文白对照的形式,即在原文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古文原文的含义,这种形式既保留了古典史书的原汁原味,又满足了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
举例:
以下为《资治通鉴纲目》中的一段内容,原文与译文对照:
原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孔子卒,孔子,鲁人,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孔子以圣人之道,教化天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卒,弟子及门人共立庙祀之,号为至圣。”
译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孔子去世,孔子,鲁国人,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孔子以圣人的教化之道,教化天下,弟子有三千人,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和门人共同建立庙宇祭祀他,尊称为至圣。”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资治通鉴纲目》在保留古典史书原貌的同时,也方便了现代读者的阅读和理解,这部史学巨著的传承与创新,使得历史知识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