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课堂中的科学》
《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课堂中的科学》
作者:约翰·H·霍尔特(John H. Holt)
出版社:HarperCollins
出版时间:1983年
约翰·H·霍尔特的《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课堂中的科学》是一本关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经典之作,该书于1983年由HarperCollins出版社出版,至今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所推崇。
本书的作者约翰·H·霍尔特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和演讲家,他曾在多个学校担任教师和校长,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在本书中,霍尔特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以下为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学习的本质
本章主要探讨了学习的本质,提出了“学习是学生的内在需求”这一观点,霍尔特认为,学生之所以能够学习,是因为他们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这一内在需求,为他们提供自由探索和发现的机会。
第二章:课堂中的科学
本章介绍了课堂中的科学,即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霍尔特提出了“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第三章:学生的发展
本章探讨了学生的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霍尔特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术成绩。
第四章:教师的作用
本章分析了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霍尔特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耐心和关爱,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章:教育的未来
本章展望了教育的未来,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霍尔特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课堂中的科学》一书为我们揭示了学生学习的本质和规律,为教师提供了有益的教学指导,以下是本书的大纲:
1、作者介绍
2、本书目的
1、学习的定义
2、学习的内在需求
1、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
2、有效的教学活动
1、认知发展
2、情感发展
3、社交发展
1、教师的职责
2、教师的沟通能力
3、教师的关爱
1、终身学习
2、教育的变革
通过阅读本书,教师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从而在课堂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