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中的智慧之光:儒家经典《论语》解读与启示》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该书收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本书由中华书局出版,首次出版时间为1957年。
作者: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57年
《论语》全书共20篇,分为《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等篇目,以下是本书的大纲及简要介绍:
一、学而篇:主要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二、为政篇:论述了为政之道,包括君子的品德、治国理政的原则等。
三、八佾篇:讲述了礼乐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践行礼仪。
四、里仁篇:论述了仁爱之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五、公冶长篇:记载了孔子与公冶长的对话,涉及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
六、雍也篇:讲述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的内涵。
七、述而篇:记载了孔子自述其生平、学说及教育理念。
八、泰伯篇:赞颂了泰伯的高尚品德,强调仁爱之道。
九、子罕篇:记载了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涉及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
十、乡党篇:讲述了孔子在乡党中的言行,体现了儒家思想在生活中的实践。
十一、先进篇:记载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以及儒家思想在弟子们身上的体现。
十二、颜渊篇:讲述了颜渊的品德,强调仁爱之道。
十三、子路篇:记载了孔子与子路、子贡等弟子的对话,涉及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
十四、宪问篇:论述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的内涵。
十五、卫灵公篇:记载了孔子与卫灵公的对话,涉及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
十六、季氏篇:讲述了季氏的品德,强调仁爱之道。
十七、阳货篇:记载了孔子与阳货的对话,涉及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
十八、微子篇:讲述了微子的品德,强调仁爱之道。
十九、子张篇:记载了孔子与子张的对话,涉及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
二十、尧曰篇:总结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强调仁爱、礼仪、道德等价值观。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思想内涵丰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通过对《论语》的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汲取其中的智慧,为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