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礼记注疏》卷1-3:儒家经典解读的瑰宝
《礼记注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的权威注释和疏解,由清代学者朱熹撰写注解,明代学者吕祖谦、黄宗羲等人进行疏解,该书不仅是对《礼记》的深入解读,也是儒家文化传承的重要文献。
作者:朱熹、吕祖谦、黄宗羲等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0年
ISBN:978-7-101-07418-6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名为《周礼》,是一部记载周代礼仪制度的著作,全书共分为四十九篇,分为《周礼》、《仪礼》、《礼记》三部分。《礼记注疏》卷1-3主要对《礼记》的前三篇进行注解和疏解,包括《曲礼》、《檀弓》、《王制》等篇目。
朱熹的注解以《礼记》原文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学术观点,对《礼记》中的礼仪制度、伦理道德等进行深入解读,吕祖谦、黄宗羲等人的疏解则进一步阐释了朱熹的注解,对《礼记》中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1、卷1:《曲礼》注疏
《曲礼》是《礼记》的第一篇,主要讲述了周代的礼仪制度,朱熹在注解中,对礼仪的起源、发展以及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吕祖谦、黄宗羲等人在疏解中,进一步探讨了礼仪与道德、政治的关系。
2、卷2:《檀弓》注疏
《檀弓》是《礼记》的第二篇,主要记载了周代的丧葬礼仪,朱熹在注解中,对丧葬礼仪的规范、仪式进行了详细解读,吕祖谦、黄宗羲等人在疏解中,对丧葬礼仪的意义、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
3、卷3:《王制》注疏
《王制》是《礼记》的第三篇,主要讲述了周代的官制、法制,朱熹在注解中,对官制、法制的起源、发展进行了阐述,吕祖谦、黄宗羲等人在疏解中,对官制、法制的实际运用、影响进行了探讨。
《礼记注疏》卷1-3的注疏内容丰富,对《礼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礼仪制度,还能从中汲取儒家文化的智慧,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