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小学语文课例解读——基于《语文学理》的深入剖析
《语文学理》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所著的一部关于语文学科理论的著作,该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2年首次出版,是我国语文学科领域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
作者:张志公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2年
《语文学理》一书以语文学科的基本理论为核心,系统地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内容、方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张志公先生在书中深入剖析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调了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书的大纲如下:
1、语文学科的定义
2、语文学科的性质
3、语文学科的任务
1、语文基础知识
2、语文技能
3、语文素养
1、语文教学方法概述
2、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3、语文教学的艺术
1、语文学科与德育的关系
2、语文学科与智育的关系
3、语文学科与体育的关系
1、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2、语文教育的发展前景
在小学语文课例的解读中,我们可以从《语文学理》中获得以下启示:
1、理论指导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理论,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2、关注学生素养: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3、注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强调学科交叉: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间的联系,实现跨学科教学。
以下是一个基于《语文学理》的小学语文课例解读案例:
课例:《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2、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桂林山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预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准备提问。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朗读课文:学生跟读、试读,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5、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桂林山水的美丽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仿写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教师以《语文学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